再谈要闻上不了要闻版

来源: | 2015-11-11 13:27:28 评论数: 我也参与

1985年我曾给《新闻战线》写过一篇文章《要闻为什么上不了要闻版》,提出一些省报忽视国内外要闻的问题。时间过去了整整30年,我们的报纸有了很大发展,报纸版面编排也有了不小的改进,但是,要闻上不了要闻版的问题,仍然不时出现。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那篇文章谈的是省报的问题,那时还没有都市报。今天则着重谈地方主要都市报的问题。举几个最近的例子。

9月22日~25日习近平首次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,随后访问联合国。习近平这次出访意义重大,举世瞩目。但是,这期间,习近平一些重要活动的报道,就没有登上几个地方主要都市报的要闻版,有的甚至没有刊用。此外,9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,审议通过了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》、《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》,分别强调树立6个保护自然理念;文艺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,大力发展网络文艺。有的都市报没有刊登在要闻版,有的甚至没有报道。9月1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通过几项决议,特别是法官、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改革和保障律师执业权利落到实处,令人瞩目。可有的地方的主要都市报不仅没上要闻版,而且只有一栏小标题。

笔者以为,都市报对自身的影响力及受众的需求认识不足,是导致要闻上不了要闻版的首要原因。

我国的都市报发端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,是走向市场的市民报。随后大部分晚报也改为早晨出版发行,而且更重视主流新闻,成为都市报的重要力量。都市报受到各阶层读者的欢迎,各地主要都市报都是在当地发行量最大、经济效益最好的报纸。而据调查,读者读报,最主要的动因,是获取国内外重要新闻。都市报早已成为独立的报纸,而不是党报的补充了,它已经是广大读者特别是中上层读者的主要新闻信息来源之一。忽视国内外要闻,是把自己的地位看低了,而且落伍了。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喻国明教授在《传媒主流资讯严重缺位》一文中所说:在今天仅仅提供实用资讯,仅仅提供社会新闻,这样的都市报模式,继续画延长线的话,对都市报发展的创新意义和价值已经打了很大的折扣。

其次,随着都市报数量的增多,产生了都市报同质化的问题,有的都市报也许为避免同质化弊端,而不登某些国内外要闻。但这种理由是站不住脚的。需要刊登的国内外要闻,并不是很多,每个月也就那么几条,而且各报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有特色的处理,这样就不会造成同质化。避免同质化,最主要的还是多做优质的独家新闻。

再次,国内外要闻,特别是时政要闻,许多都是领导活动报道和会议新闻,有的都市报可能为了减少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而不刊登某些要闻。我们一直在强调减少和改进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,这方面还有不少文章可做,党报改进的任务似乎更重。而一些都市报在这方面做得很好,能够把领导活动和会议中最有新闻价值的东西突出出来。但是,某些都市报丢掉了这一好的传统。其实,领导活动和会议正是重要的新闻来源;从新闻价值的角度来看,许多领导活动和会议,其重要性和显著性特别强,因此新闻价值高。这样的新闻上不了要闻版,而让一些地方上并不重要的稿件充斥要闻版,报纸的吸引力就会受到损害。

1944年,毛泽东曾在对晋绥边区《抗战日报》(《晋绥日报》前身)的指示中提出:“本地消息,至少占两版多至三版。排新闻的时候,应以本地为主,国内次之,国际又次之。”直到今天,这个精神仍然是适用的。地方报纸以本地新闻为主,才成为真正的地方报纸。但是,即使当时,《抗战日报》及其后的《晋绥日报》也没有机械地按照上述次序排版。今天的情况与边区的情况已有翻天覆地的变化。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,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,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,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,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。《纽约时报》最近的报道说:“当中国打喷嚏时,整个纽约城都要感冒。”在国内,各地的联系也比过去任何时候更紧密。所以,人们的信息需求,与战争年代闭塞的边区,完全不可比。在这种情况下,报纸怎么能把国内外要闻置于要闻版之外呢!

责任编辑:

本文相关推荐

今日推荐